路上春色正好,入北京,下了高速,喜逢大雨,空氣中飄浮著草木幽香。 一夜雨后,美麗的云彩是京城的風景。玉泉精舍,古風雅韻獨具,恩師李剛田先生年近八旬,待人接物依然談笑風生。氣之盈者,堂堂正正。心態(tài)好,則事事好。 這樣的好時光,向先生請益問道。先生贈《心跡雙清——李剛田書法篆刻展作品集》,他說,這次展覽“努力在古于今、文人雅意與形式表現、自然書寫與書法創(chuàng)作、境界高遠與儀態(tài)自然之間把握一個‘度’,把握度的能力驗證著書法審美水平的高下與創(chuàng)作表現的能力。” 從作品集中可看出,經過歲月之滄桑,人生的起伏,濾了眾聲喧嘩之后,先生早已笑看人生如戲,世事如弈。他說:“表里如一,內外一致,是一種非常可貴的人生境界,我用這四個字鼓勵自己去追求這種‘心跡雙清’的意境。如今快到80歲,自己的突發(fā)奇想少了,作品逐漸成熟定型,創(chuàng)作既辛苦又快樂。”見過世間黑暗,內心依然澄澈。遍歷風雨坎坷,也依舊保持初心與善意。人在紅塵中,行跡得清,不為所習染;持心得靜,不為所紛擾;此之謂心跡雙清。先生用自己的藝術之路為“心跡雙清”做出了很好的詮釋。 談及書法創(chuàng)作,先生強調,大幅作品不可虛張聲勢而索然無味,小品也不可一味展示雕龍鏤鳳手段而流入甜熟庸俗。藝術創(chuàng)作中固然強調抒發(fā)性靈,但是,那些看上去的放縱率意,同樣也是小心安排的結果。大幅作品是“道”出來的,小品則是“養(yǎng)”出來的。 閑聊中,先生說,擁有健康的身體,更要有正確的觀念。具備充實的學問,更要有善美的心靈。談及我的散文,便冒昧請先生為《巷里小酌》題寫書名,先生欣然展紙揮毫。先生楷書以法寓情,以碑為形質,以帖之使轉見情性,筆勢開張,氣韻剛柔相濟。先生偏好端莊沉靜一路書風,洗煉精悍,內斂含蓄,不事張揚。 花開的日子里,談古說今。先生的教誨,讓我心感不已。走出玉泉新城,路旁盛開著薔薇,天上太陽正晴。(李祖仁) |
新聞熱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