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日學弟贈《八大山人山水圖冊》,囑題跋。余本疏愚,何敢妄論丹青之奧?然承雅命,乃住心品讀。 八大山人者,“清初四僧”之一,畫壇一代宗師,筆墨間自有天地蕭然,荒寒蒼涼之氣。清人陳鼎認為:“八大者,四方加四隅,皆我為大,而無大于我也。” 夫畫者,以形寫神,托象寄意。先生經歷家國之變,遂隱逸山林,以書畫寄其幽憤孤懷,畫雖簡而淡,但卻是苦心孤詣之結晶。八大山水之作,非僅摹寫丘壑,實乃胸中塊壘之傾瀉。 此冊山水乃八大山水畫成熟期之佳作,共計十二幀。先生之筆墨出自董其昌,而且他極熟元四大家之筆墨。欣賞八大山水時可以近距離地看,山石古樹,枯筆干墨皴擦,似嶙峋傲骨,盡顯孤倔之態。構圖多取奇險,虛實相生,石群僅用大而簡單的石頭組成,空間范圍很大,寥寥數筆便畫出一片博大之天地。“殘缺”“孤高”之美學象征,非止于技法高絕,更在精神超拔。孤獨與藝術相伴,凄冷的格調,清逸之思致,正是八大山人之畫最感人的地方。其筆下荒寒,非頹然自棄,反于枯寂中見生機,在冷逸中藏熾情。其畫如詩,其詩如禪,禪機畫理,渾然一體,直抵老莊“大道至簡”之境。八大書畫之妙在孤。先生落款像“笑之”,又像“哭之”,就像在表達他哭笑不得的內心。此圖冊雖尺幅小品,然一葉可窺宇宙,片紙足載千秋。展卷,豈徒悅目,實足澄心。(李祖仁) |
新聞熱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