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兒旬日不見母親,思念愈加強烈,每每獨坐,便說:又想媽媽了。午后,女兒攜小外孫回來,大家高興。 稚孫未周歲,長孫已四齡。相聚嬉戲,喧鬧盈庭,雖疲累亦欣然。午夜了,小孫兒的哭聲又起,撫摸之,發燒了。小臉漲得通紅,眉頭緊蹙,任憑怎樣哄逗,只是愈烈。小孫兒粘著媽媽,大孫兒醒來,亦要媽媽抱,啼爭競寵。 女兒已困得睜不開眼,卻還強撐著哄兒子。忽然想起三十幾年前之光景——那時我也是這般狼狽,抱著啼哭不止的女兒在屋里踱步,從深夜到黎明。“阿公抱抱。”接過小孫兒。這份情,是血脈,是延續。蓋養兒之樂,樂在血脈相續,撫孫之趣,趣在天倫重沐。人這一生,大約就是在這樣的輪回中度過的。從被哄睡的人,變成哄人睡的人;從不解世事的小兒,變成滿頭華發的長輩。生活是一種經歷,也是一種體驗。岳母患病,進了重癥監護,驟然打破了生活的節奏,妻便忙得不可開交,兩頭要顧。生活一半是柴米油鹽,一半是星辰大海。只要心中有陽光,生活永遠充滿希望。 抱孫巡室,這是甜蜜的負擔,亦是幸福之折磨。嗷嗷之口,實為文明之始。太史公曰:“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”然稚子何嘗非父母之鏡?照見童蒙,照見衰老,照見生死相續之諦。東坡先生云“事如春夢了無痕”,而育嬰之痕,深鐫骨血,雖累世不可磨也。 東方既白,而啼聲未歇,乃悟古人所謂“晨昏定省”,當是稚子定而父母省也。窗外,菜市喧囂,樸實而平凡的日子有滋有味。含飴弄孫,累并快樂。(李祖仁) |
新聞熱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