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雨初過,檐溜猶滴。林海學弟攜《村學究語》相贈,述其讀之心得。 《村學究語》乃清代教育家劉鴻典先生所著,言師道之要,述育人之本。其文質樸,其意深遠,雖自稱“學究”,然非腐儒之談,實有明師之見。夫為師之道,在養不在教。此中消息,殊耐思量。 案頭茶煙云篆,細品鴻典先生之體悟,猶存舊日馨香。其言曰:“為師者,當如春雨潤物,不言而化?!庇衷疲骸巴涌山蹋辉诼敺f,而在心誠?!贝搜陨跎?! 今之師者,或炫才學,或逐利祿,多執鞭撲為能事,使蒙童視書卷如桎梏。鴻典先生獨守鄉塾,甘于淡泊,使牧豎販夫皆知孝悌,此真師道也。昔昌黎言:“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。”然今之傳道者,或失其本。鴻典先生認為:“世風之日降,未必不由蒙師之養正無術,有以致之也?!?/p> 鴻典先生教人,先德行而后文藝,如農人種樹,固其根本,而后枝葉自茂。其論童子惰學,不責其愚,而察其志;論師者之過,不諱己短,而求其真。人之最易感化者莫過于蒙童,人之最易立功者莫過于蒙師。余已年過花甲,始信斯言不誣。 村學究語有真機,便是先生最上心。俄而雨腳又至,敲窗如磬,雜以檐溜叮咚,竟成天然宮商。(李祖仁) |
新聞熱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