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婿拍攝夏之視頻,流螢點點,宛若星碎。孫兒觀之甚喜,忽抑面問:永安沒有螢火蟲,為什么?對答:鄉下有呀。 驅車郊外,對面來車燈光之烈,使人瞬間目盲。至城南,孫兒說:“沒有螢火蟲呀?”我竟一時語塞。忽憶少時于城南,夏夜里常捉螢火蟲,裝玻璃瓶里,權當一盞小燈。而那些蟲子在天亮前會死去,便不再捉了。螢火之光雖弱,卻能照見童心,有些美麗不可囚禁。 “城市太亮了,螢火蟲不喜歡”,孫兒說。孩子似懂非懂,他們的童年,滿目是各種七彩之光,手機、電視、平板、熒光玩具。今幼兒所見皆人造之光,他日何以識天地之大美?“五色令人目盲”,老子說得極是。 窗外,燈光依然璀璨。這光污染的天空下,不知還有幾只螢火蟲在飛。而我們的孩子,在這人造的光明中,又錯過了多少自然的微光?現在的螢火蟲不亮了,為什么?是它們真的不亮了? 人造之光盛,則天工之光隱。 廣場群童喧嚷,各持熒光之物,嬉戲追逐。商廈大屏,晝夜播映,其光之盛,五色炫目。當今世界,早已不是我們童年的模樣。今人逐光而居,而真光漸遠。繁花似錦只是生活之點綴,平淡知足方為豐美。 老子曰:“光而不耀”,今人反其道而行之,不亦悲夫?可笑人間多明眼,輸與孩童認微芒。(李祖仁) |
新聞熱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