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處暑,陽光很好。小孫兒抓周,四世同堂。眾親祝福,滿堂笑語。 抓周之禮,肇自魏晉,盛于宋明。《顏氏家訓(xùn)》云:“試兒制筵,男則弓矢紙筆,女則刀尺針縷。”燕城舊俗,器物布置尤藏玄機。 傳統(tǒng)辦抓周,有文房四寶、算盤、錢幣、書、葫蘆、剪刀、尺子、口琴等。今人多購成套金器,失卻古意。豈不知《東京夢華錄》載:“須用祖母手制之物,縱是敝帚亦佳。”蓋因嬰靈最親血脈氣息,非貴賤可論。 老僧有云:“抓周非卜命運,實照因果。”幼兒攫何物,非擇未來,乃顯累世積習(xí)。如磁石引針,非針求石,乃質(zhì)性相感。 小孫兒匍匐越錦茵,肘膝生風(fēng),五指箕張如綻蓮,忽攫毛筆,復(fù)擲筆而攥剪,搔抱葫蘆,竟舍葫蘆而趨石章。眾人拊掌,皆賀文曲臨凡。曾祖笑曰:“此子日后官位加身,官權(quán)在手。” 憶昔日,大孫兒抓周,亦是抓印。今觀小孫兒攥印不放,忽有所悟。方寸之物,從來不是信物,而是心物。筆如劍,墨如淵,紙作疆土印為山。人間官祿相,得失當從緣。《考工記》言:“治民之印首在治心。”今人見印想權(quán)柄,古賢見印思度量。印乃身份之象征,印者,權(quán)也,非兆官運,實警擔(dān)當。紙上山河鈐印處,不是功名是誓言。 孫兒咯咯而笑,持印而舉。窗外,天空澄凈,一朵朵云,最是靜美。金色的季節(jié),是豐富和喜悅的。(李祖仁) |
新聞熱點